快消品B2B:重新结构传统零售生意
2018年,腾讯开启了组织架构调整,美团提出要为餐饮供应链赋能,京东也将京东金融改名为京东数科,整个互联网行业都在由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型。与此同时,各地政府也出台了不少进一步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政策,帮助越来越多的企业数字化与智能化改造。 从2019年来看,这样的趋势似乎也丝毫没有停止的迹象。无论是阿里零售通、京东的新通路,还是接连获得融资的中商惠民等企业,或向上与品牌合作,或向下从门店终端入手,最近一段时间都小动作不断,试图在浪潮真正汹涌澎湃之前抓紧时间抢一个好位置。随着巨头,以及资本的关注,快消品B2B行业能成为未来产业互联网浪潮的先锋吗? 快消品B2B市场的确很大。观峰咨询的数据显示,中国大约有小卖部约700万家,每年总计营业额超过10万亿,占中国快消品零售额的约40%。从理论上看,如果能够实施统仓通配的集成化商业模式,把快消品散乱的“进销存”做到整合并精细化运营,至少可以节约仓储和物流费用约5%左右。 快消品这样一个很普通的小生意,仅仅依靠统仓通配的商业模式,整个市场就有5000亿的市场容量,足以养活足够多的公司,甚至产生一两个独角兽。除了广阔市场之外,快消品B2B的确在解决企业痛点方面产生一定的价值。 缩短分销链条,避免中间商层层盘剥 快消品B2B在逻辑上的确能够帮助众多零售终端免去中间商层层盘剥,增加利润。目前,大多数快消品企业大多按照行政区域发展代理商和分销商,商品通过一系列的上下级链条层层流转,最后才能到达消费者手中。 比如一瓶可口可乐如果想要到达村镇的夫妻店中,最先要有总分销商到厂家提货,再发往区域据经销商,然后再接着往下分发给下一级经销商,最后途径县级的分销商进入到零售终端的老板手中。这一路走下来,雁过拔毛,每一个环节都要薅一层毛,一路下来,快消品行业本就不多的利润更是所剩无几。 而自营型的快消品B2B平台的确解决了这种问题。比如京东新通路、进货宝等企业。具体就是自己从品牌方处购买货物,自建仓储和物流,然后进行货物的统一配送。这种自营型的B2B平台直接接入供应链,成为参与者,与广大的批发商、经销商进行直面竞争。从某个程度上看,的确摆脱了中间商的盘剥,保证了品牌方与小店的利润。 数据整合,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商业的本质是效率,传统粗放的商业运营在互联网时代下的确存在着各种各样效率低下的问题。就拿快消品来说,目前仍然处于大批发流通市场的时代,这种散户经营、流通的模式在仓储、物流体系等方面也处在散乱的状态,而这种散乱的形态也导致了物流、运营效率低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