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主页/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2019-09-11T15:52:39+08:00

新闻中心

5G商用在即 FPC产业望迎新大规模扩容升级

随着3GPP正式发布5G标准SA方案,以及三大运营商在5G研发、测试、产业链和应用上的加码布局,5G商用已经进入全面冲刺期。业内人士表示,随着5G商用期临近,将带动相关产业市场规模急剧扩大,作为手机重要组成元件的FPC(柔性电路板)产业也将获得巨大发展契机,并有望迎来新一轮大规模扩容升级。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5G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预测,到2030年5G有望带动我国直接经济产出6.3万亿元、经济增加值2.9万亿元。 在业内人士看来,5G 时代的来临也有望开启新一轮的投资热潮。FPC就是其中之一。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 PCB总产值为 574.37亿美元,其中FPC 的总产值达 114.76 亿美元。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存储服务及汽车电子等应用领域的持续发展,预计FPC到2019年的总产值将达138.32亿美元,复合增长率约为3.8%。 “5G的快速发展也会带来新的电子消费品的更新换代。比如,华为、中兴都在主要城市开始了局域网的试验,这必然会带动手机终端的升级换代。而随着终端厂商着手研发和试验下一代的产品,也对上游产业的供货提出了新的需求。“上达电子董事长李晓华表示,目前,上达电子已经在5G相关的模组技术和产能上进行了关键性布局,以确保能够最大限度配合下游终端厂商在5G商用产品层面的研发和试验。 [...]

5G通信将会对PCB工艺有哪些深远影响

中国PCB挺进5G时代 从2010年至今,全球PCB产值的增长率总体下滑。一方面,快速迭代的终端新技术不断冲击低端产能,曾经位于产值首位的单双面板逐渐被多层板、HDI、FPC、刚柔结合板等高端产能所取代。另一方面,终端市场需求的疲弱、原材料的异常涨价也令整个产业链动荡不堪,PCB企业致力于重塑核心竞争力,从“以量取胜”转型到“以质取胜”“以技取胜”。 值得自豪的是,在全球电子市场和全球PCB产值增速双下滑的背景下,中国PCB产值每年的增速均高于全球,总产值占全球的比例也显著提升,由2008年的31.18%上升至2018年的52.6%(Prismark数据)。显而易见,中国已成为全球PCB行业的最大生产国,由此中国PCB产业有更好的状态去迎接5G通信的到来! 5G通信对PCB工艺的挑战 5G通信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集成技术,其对PCB工艺的挑战主要集中在:大尺寸、高多层、高频高速低损耗、高密度、刚挠结合、高低频混压等方面。如此多的工艺技术对PCB材料、设计、加工、品控都提出新的或更高要求,PCB企业需要了解变化需求并提出全方位的解决方案。对材料的要求:5G PCB一个非常明确的方向就是高频高速材料及制板。吴均指出,高频材料方面,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如联茂、生益、松下等传统高速领域领先的材料厂家已经开始布局高频板材,推出了一系列的新材料。这将会打破现在高频板材领域罗杰斯一家独大的局面,经过良性竞争之后,材料的性能、便利性、可获得性都将大大增强。所以说,高频材料国产化是必然趋势。 对PCB设计的要求:板材的选型要符合高频、高速的要求,阻抗匹配性、层叠的规划、布线间距/孔等要满足信号完整性要求,具体可以从损耗、埋置、高频相位/幅度、混压、散热、PIM这六个方面入手。 对制程工艺的要求:吴均认为,5G相关应用产品功能的提升会提升高密PCB的需求,HDI也会成为一个重要的技术领域。多阶HDI产品甚至任意阶互连的产品将会普及,埋阻和埋容等新工艺也会有越来越大的应用。

柔性电路板产业将进入爆发期

折叠手机已经被视为一个产业方向,今年随着华为、华为、三星、柔宇等厂商都已经正式发布了折叠屏手机,小米、OPPO、vivo等厂家也拿出了折叠屏手机的相关样机。折叠手机元年已经开启。其中柔性电路板凭借重量轻、厚度薄、弯折性好等特点,成为折叠手机不可或缺的元器件。而FPC(柔性电路板)应用在智能手机中还面临着许多的技术难点,这将成为当前厂商需要攻克的重点。 FPC具有轻薄、可弯曲、卷绕、可折叠、配线密度高的特点,完美契合了轻薄化、小型化的发展主旋律,近年来成为PCB(印制电路板)细分行业的领跑者。有专家表示目前在FPC方面,实现柔性屏并不难,主要还是在于显示屏以及PCB硬板这块,要达到可折叠式的PCB还需要一个漫长的研发过程,针对电子料方面也是有很大的挑战性。 FPC主要应用于移动终端类、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工控、医疗、航天军事等。其中移动终端类为FPC最大的应用领域,特别是智能手机,也是FPC技术能力要求最高的领域,未来也将引领FPC的技术发展方向。小型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将促使柔性手机成为未来的一种趋势。 就折叠、衔接和多次使用折叠屏对fpc要求,专家们也提出了解决方案。在柔性屏手机中,由于需要多次且大量的进行折叠使用,因此对于手机内部柔性电路板的要求会更高,相应使用面积也会进一步加大。但FPC通常用间歇法工艺制造,因此受到生产设备尺寸的限制,针对这一问题,专家认为可以通过中间插座进行延长 , FPC拔插金手指进行补强。 目前针对软板和硬板的衔接方面,主要工艺和技术是制作软硬结合板,有关尺寸问题,目前行业内的软板或者软硬结合板均运用250MM的宽幅材料,同时也开始尝试用500MM宽度的材料。 FPC在手机中应用增多将成为既定趋势,这也让FPC市场呈现利好态势。不过FPC依然面临着制造上的问题,如在折叠屏手机中大尺寸的应用等,当然这些问题已经有相应的解决方案,但这些方案都不可避免带来成本上的增加。而如何更好的控制FPC成本,只能依靠量产或者技术升级来解决。

全球FPC业等手机通信供应商 与华为开启“备胎”战

近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保护信息和通信技术和服务供应链”(Securing the Information and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nd Services Supply Chain)行政命令,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这一命令赋予美国商务部权力,禁止“对国家安全制造不可接受的风险”的相关交易。随后,美国商务部发布声明, 宣布将华为公司及其 [...]

技术壁垒高于PCB,芯片自主开发量产,连续多年高增长

技术壁垒远高于普通PCB,行业玩家少。 IC载板是在HDI板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两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是IC载板的技术门槛要远高于HDI和普通PCB。极高的技术要求和众多的专利限制已经造就了IC载板行业的高门槛,而该行业的门槛还包括资金壁垒、客户壁垒和环保壁垒等,这些要求的存在让IC载板行业玩家稀少。 IC载板应用领域广泛。 主流封装基板产品大致分为五类,分别为存储芯片封装基板、微机电系统封装基板、射频模块封装基板、处理器芯片封装基板和高速通信封装基板,这些芯片由于集成度高,基本都已经采用基板封装方案,随着IC集成度的不断提升,其他芯片采用IC载板的的比例会越来越高。 全球PCB行业稳定增长,IC载板占比快速提升。 Prismark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PCB产值约为623.96亿美元,同比增长6%,2017-2022年全球PCB产值复合增长率约为3.2%,整个PCB行业近年来维持稳定增长。IC载板从2017年开始迅速提升,占比从2016年的12.12%提升至2018年的20%,提升了近8个百分点,份额提升的原因包括汽车电子和个人终端等领域需求的提升,但更主要是受内存芯片景气周期的影响。 市场集中度高,国产替代潜力大。 IC载板技术起源于日本,后来韩国和中国台湾相继崛起,最终行业格局变为日韩台三足鼎立。根据Prismark数据,全球前十大IC载板企业总产值占比超过80%,行业集中度极高。内资IC载板企业涉足IC载板的时间基本上都是2005年之后,在整个IC载板行业属于“后起之秀”。虽然我国IC载板行业起步晚,但是受益于全球PCB产能向中国转移和中国半导体封测及电子制造业的崛起,行业发展正处于加速阶段,未来发展潜力很大。 在PCB市场内份额持续提升,国内外发展前景好。 IC载板在PCB市场份额从2016年的12.12%迅速提升至2018年的20%,提升了近8个百分点。从全球来看,高性能芯片尺寸的增大是大势所趋,未来IC载板市场的需求将随着芯片尺寸的提升而不断增长;从中国来看,国内晶圆厂扩产为行业带来了巨额增量空间,再加上国产替代市场,内资IC载板龙头有望充分受益。

5G商转倒数 PCB业者迎新蓝海

2019年被视为5G元年,随着商转步入倒数,印刷电路板(PCB)业者预期下半年不论是在基础建设或是相关设备,有望看到不错的前景,纷纷积极布局。台湾电路板协会(TPCA)表示,5G电路板供应链由材料、设备到板厂,目前规格尚未完全定型,任何一种新材料、新制程都可能打破既有供应链体系,也是PCB业者转型升级的大好机会。 TPCA指出,5G行动通讯所衍生的PCB商机大致可分为几种,首先是基础建设,基于毫米波的物理特性,5G需要的4G基地台数量为现行的4到5倍,再加上大量的小型基地台,以及各式的网通设备含交换器、路由器或家中的通讯设备更新,都是颇大的商机,至于终端方面,则可望由5G智慧型手机带起新的换机潮,而这些新应用的系统模组均需要不同特性的电路板支援。 TPCA分析,以目前业界较关注的5G基地台而言,每座5G基地台AAU约有6片电路板(天线端3片、RF端3片)、DU约有3片28层左右之高速电路板、CU则有1片40层左右的高速背板。以全球每年基地台建置的数量、材料及电路板报价等,预估2019年全球基地台电路板市场胃纳达10亿美元,2023年则可望成长至80亿美元。 着眼于基地台内的电路板需靠高频、高速材料支援,目前以美国罗杰斯走得比较前面,不过日商松下(Panasonic)、台湾台耀、联茂,甚至是大陆生益及华正新材等,也相继宣称已完成相关材料的开发,但材料的使用权仍掌握在终端客户手中,陆资材料厂因可串联华为、中兴等业者,较台厂更具优势,台厂要出头天,最终还是要经由验证平台与机制,才能提高终端客户的使用意愿。

中国PCB公司汽车业务初具规模,增速可观

多家PCB厂商主要营收增量来自汽车板 近年,A股上市PCB厂商的汽车业务占比有了明显提升,出现了一批汽车业务占比超过25%,且汽车业务占到营收增量大部分的PCB厂商。 从汽车业务的绝对数量来看,沪电股份和依顿电子预计2018年的汽车业务收入均超过13亿元,上市公司中汽车PCB业务达到5亿元的有5家,比2017年多出2家。其中沪电股份2017年位列全球汽车PCB业务第10名左右。 2018年汽车PCB业务前6名A股上市企业的业务总和达到53亿元,同比大增32.7%,增速比2017年的29.1%继续扩大。其中汽车业务增速较快的包括奥士康、博敏电子、胜宏科技和景旺电子。 2018年汽车PCB业务前6名A股上市企业的合计汽车业务占合计营收的23.9%,占比比2017年的22.1%有明显提升,持续远高于市场。而根据电子行业咨询机构Prismark的统计,全球汽车PCB合计占全部PCB应用的10%左右。 从汽车业务增量对总营收增量的贡献率上看,2018年A股汽车PCB前6家的合计贡献率为31.1%,明显高于全球主要PCB厂商的水平。 其中伊顿电子的全部新增营收均由汽车业务贡献(其他业务收缩),汽车业务对奥士康和沪电股份营收增长的贡献率也分别达到了79%和29%。 中国PCB企业汽车业务布局完善 国内主要PCB厂商在汽车信息娱乐、照明、动力总成和底盘(转向、制动)等领域已经布局较为完善,多家企业进入了法雷奥、德尔福、大陆、电装、普瑞(均胜电子)和德赛西威等主流Tier1客户的供应链体系。 在新能源汽车和毫米波雷达专用的PCB领域,国内厂商暂时没有形成规模,与Schweizer、敬鹏等国际领先企业相比有一定差距。但是近年也有了一定的突破,主要体现在: [...]

新能源车及智能驾驶组件将大幅提升汽车PCB价值

汽车电子的普及将促使汽车PCB(印刷电路板)量价齐升。近年汽车电气化、电子化趋势明显,而PCB在汽车电子系统中几乎无处不在。 ▌新能源车及智能驾驶组件将大幅提升汽车PCB价值 近年汽车电气化、电子化的趋势越发明显。作为电子产品的骨架,PCB制造在汽车供应链中的重要性也与日俱增。相对于传统燃油车,新能源车增加的充电、储能、配电和电压转换设备,将给PCB带来大量新的应用场景。 同时,尽管L4以上的自动驾驶在短时间内无法量产,多种智能驾驶组件的逐渐渗透将给高端高频PCB在汽车上的应用带来快速的发展机会。 PCB应用大户:新能源车 根据我们的测算,仅在动力总成及传动领域,电动车上PCB的单车价值量就高达800元左右,是传统车该领域PCB价值的20倍。 电动车新增的需求主要来自于动力总成相关设备—车载充电机、电池管理系统(BMS)、电压转换系统(DC-DC、逆变器等)以及其他高压、低压器件。 新能源汽车所包含的大量高压、大功率器件,如IGBT、MOSFET等对散热都有较高要求,使得PCB的布置不能太密,进一步加大了新能源车PCB的用量。 每辆新能源车上,仅上述几种设备所需的PCB板合计就达到0.8平方米左右。 而一辆电子化程度中等的燃油车全车所需要的PCB合计仅为0.43平方米左右。在传统燃油车的内燃机以及传统系统中,PCB的用量很少,合计仅为0.04平方米左右。 [...]